欢迎来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内江市委员会网站!
学习研讨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委工作 > 学习研讨 > 正文
我是怎样写信息的(上)
发布者:admin 来源:龚震 发布时间:2017/9/13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感谢给我一个汇报交流的机会,让我把多年来业余时间从事信息工作的一些情况和心得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一汇报,并请大家批评指正,以帮助我今后的提高。

我们都知道,包括社情民意信息在内的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是多党合作的重要内容。参政议政有很多形式和途径,有高层协商、有政协提案、有社情民意、有考察调研,等等,但每一位民主党派成员都可以完全自主、随时随地自由参与的参政议政形式,唯有信息。比如高层协商,各民主党派里只有全国的主席、副主席们有高层协商的机会,其它各层级都远远够不上高层协商,更别谈普通民主党派成员了。至于提案议案,如果不是各级委员、代表,说有多大兴致,我看很难。比如我参与撰写过全国政协一号提案,也有个人提案被作为全国政协大会发言的,当然那要以九三中央集体或九三某个全国政协委员的名义递交上去,所以每年九三中央征集全国政协提案时,我一般是应付性地交1篇而已,虽然我可能更擅长写全国性的宏观性提案,但作为苏州市政协委员,我还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写市里的提案上了。但信息就不一样了,它不分层级,不比身份,不唯地位,只要反映的内容有价值够分量,它完全可以过关斩将一路跑上最高领导人的案头,也能摆上高层协商的台面,乃至成为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下面我分三部分和大家谈谈我与信息的那些事,第一部分是认识,第二部分是方法,第三部分是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  我对信息工作的几点认识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有个"十六字方针",这"十六字方针"需要通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形式才能很好地体现。我的理解是,民主党派不断提高参政议政工作质量与水平是"长期共存"的价值所在,是"互相监督"的有效方式,是"肝胆相照"的必然要求,是"荣辱与共"的生动体现,也是衡量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地位和作用怎样、自身素质和社会影响如何的最终标准。对民主党派成员而言,参政议政同样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在这个衡量标准里,大多数人能做的,只有信息。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做得好,贡献大,对内才有凝聚力,对外才有影响力,社会才能承认民主党派的价值。因此,近年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对参政议政工作都十分重视,通过提案议案、专题调研、课题招标、社情民意信息等等,为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提供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加入九三学社十年来,我主要是通过写信息的方式参政议政,对信息工作我有几点切身体会,或者说是几点认识,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点认识是,民主党派信息渠道畅通快捷,提供的意见和建议很受重视,我们可以在参政议政中有所作为。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规定属于"产品全部直接出口的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的外资企业进口设备,可以享受进口税收先征后返的优惠政策,每年返还20%,五年返完。可如何核定主体资格、退税流程是怎样的、退税的资金来源等操作细则却迟迟没有出台,税自然也就无处可退了。海关作为进口税收征收部门,成为矛盾的焦点。我本人2002年在淮安海关工作时,从事的就是减免税审批工作,于是通过海关信息渠道反映了这一问题(当时我还没有加入九三学社),结果除了帮自己挣了点信息费,没有听到任何动静。后来我调到昆山海关,从事其它监管工作,也就淡忘了这件事。2005年我参加昆山市政府组织的一次企业调研,在调研中发现,三年过去了,这一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外商投资企业对此很有意见,严重影响了国家税收政策的严肃性,损害了"国家信誉"。那时我已加入九三学社,便通过党派信息渠道反映了这个问题,得到时任国务委员华建敏的批示,有关部门很快出台了审核及退税办法,仅江苏省内企业就得到数千万元的退税款,兑付了这个久拖未决的"政策空头支票"。这件事使我对党派信息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第二点认识是,写信息反映情况不仅是民主党派成员的一项职责义务,更是我们的一项权利。例如上面的例子,我作为基层直接执行政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情况十分了解,并在第一时间反映了问题,却没有结果;而且我后来了解到,对这个问题,许多海关的许多人员都先后向上级部门作过反映,也都同样没有结果。但当它作为民主党派成员的信息反映上去时,结果居然不一样了。由此可见,提供同样的意见或建议,如果我们仅仅是以一位公民,一位国家管理机关工作人员,甚至是一位专业人士的身份进行反映,与作为一个民主党派成员的反映,效果是不一样的。类似的例子还有,我曾就司法援助问题报送过信息,经周永康批示后,国家司法部专门就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行文的方式与我进行过交流。按理说,我并非司法专家或司法从业人员,虽然对这个问题做过相对充分的调研,可终究缺乏专业的基础与张力,但建议却很受重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需要中央层面或是其他较高层面才能协调解决的难题,通过党派信息途径反映上去,有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个人有多大能耐,而是民主党派的身份给了我们这个条件,所以我们必须要把这种条件适当地转化为一种社会力量,在履行好参政议政职责义务的同时,也要重视并行使好这项权利。
    第三点认识是,对工作生活多一点热爱多一点关心,做个有心人,我们就会多一点信息素材。信息素材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但又往往稍纵即逝。对同样的情况,如果敏锐地抓住它,可能就是一次较好的参政议政;而如果缺乏意识,一些很好的素材也不过如过眼云烟,不留痕迹。所以,我觉得民主党派成员要有一种主动介入的信息意识,通过内心深处正义感的触发,对是非善恶形成正确判断的渴望,以达成参政议政的最终目的。记得2008年有一次参加调研,在与企业的座谈中,我偶然发现一个与调研主题无关的问题:当年上半年,国家进行紧缩性宏观调控,昆山出口加工区内一家企业,是全球最大的轿车用铝合金轮毂生产厂,因国家临时关税政策的"防卫过当",企业从国内采购的原材料不仅不能进项抵扣,还要缴纳"出口关税",而位于出口加工区外的同类企业却依然享受税收优惠,该企业每年将因此增加生产成本上亿元,企业在向上至商务部下至昆山市政府多方求助无果的情况下,面临搬迁出区或关门倒闭的两难选择,不管作何选择,都是企业投资的重大损失。调研结束后,我立刻打电话向企业详细了解情况,并及时通过党派信息渠道,向上反映了国家政策中的不合理部分,经全国政协转国家财政部后,当年底财政部修补了政策瑕疵,企业转危为安。
    第四点认识是,参政议政要有坚持与守候的耐性,每一位民主党派成员都应有成为"善的蜗牛"的自觉。上面的一些事例,可能会让大家觉得,信息只要引起高层的重视,就立即会出现美好的结果,其实不尽然。我们不能期望每一个问题反映都能得到较好较快的解决,更多时候,我们的信息反映上去、提案立案后,是一时无法办理,甚至是悄无声息的,一些信息材料即便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也不是尚方宝剑,例如,我写的一些地方用有毒垃圾填造耕地问题的信息得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的分别批示、反映国外热钱和地下金融问题的信息得到过前副总理黄菊的批示、反映稀土出口问题的信息得到时任副总理李克强的批示,但对于这些复杂、艰巨、长期性的问题,不是靠一纸批示或一声令下就可以迎刃而解的。信息批示后,我继续进行跟踪了解,发现用有毒垃圾填造耕地的现象依然存在,国外热钱更是从来来去自如,稀土出口管理又成了双刃剑。而2012年下半年我写的《外贸稳增长不能靠财政"买"增长》的信息被当时的两位副总理李克强、王岐山分别批示,但当时形势逼人,而且在连续十多年的外贸以及各项经济指标的高速增长之后,从上到下,都不太能接受经济指标的低增长,甚至是负增长,挖空心思稳增长,通过财政"买"增长,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篇信息算是捅了个马蜂窝,我个人也感到来自海关总署以及江苏省政府的无形压力,当国家商务部多次来电话向我询问更多情况时,我不得不含糊应对以先度过外贸艰难的2012年,让各方面都对缓增长有一个心里适应过程。后来的情况确实有所好转,至少在海关层面,我知道一些政策措施已经在堵外贸造假的漏洞了。因此,对许多问题的解决我们既要有信心,也要有耐心,要以足够的耐性,对这些问题保持持续的关注。很多时候,参政议政只是对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改变,或许这只是浩瀚海洋里微不足道的一滴水,或许这就是推动变革的力量中最后一根稻草的重量,我们不渴求它都能产生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不要因为许多时候许多反映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无声无息而放弃努力。印度圣雄甘地说过:"善,总是以蜗牛的速度前进。"这说明社会进步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但也说明,哪怕是蜗牛的速度,也能在经年累月的进步合围中,最终形成滴水穿石的终极效果。参政议政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坚持与守候的信念,每一位民主党派成员都应该有成为"善的蜗牛"的自觉,就都可能为社会进步多做一点事。2011年,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与福州8所高校大学生交流座谈时寄语大学生,要"多思索问题,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盯住一件事情使劲去做,哪怕失败,哪怕碰得头破血流"--"盯住一件事情使劲去做",我就是这样保持我的信息激情的。
    第五点认识是,参政议政工作是参政党的生命,我们要从讲党性讲奉献的认识高度来对待信息工作。原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贺铿曾说过:"新时期参政党的主要职责就是参政议政。我们应当把参政议政工作与参政党的生命联系在一起来认识。"应该说,这样的认识高度不可能是加入了民主党派就会自然地达到,它需要一个逐步提升乃至飞跃的过程。2003年加入九三学社之初,我也没有这样的认识。当时对党派信息工作既无意识也未产生兴趣,只是想在"知识分子群体"的光环激励下,不荒废自己。倒是对自己的另一社会身份--《中国海关》杂志的专栏作者以及一些国家级报刊的特约撰稿人--颇为投入。《中国海关》杂志主编曾对我说:"我们的专栏作者中就你一个是海关人,海关人上《中国海关》,那是'名利双收'"。我个人对此深有体会,一度很享受自己在海关的"文名"。当时我写信息主要是为了应付一下完成任务,说是应付,因为我是把对外稿件进行语言上的朴实化后就交上去了。很偶然,当年竟有三篇信息被回良玉副总理批示。年底,我被九三学社中央表彰为"信息工作积极分子",进京接受表彰时受到韩启德主席的亲切接见和殷切鼓励;时隔一周,我很意外地收到韩主席的亲笔来信;四个月后,韩主席到江苏调研时,又在社省委机关接见了我,这一切对我触动很大,我开始有了主动的信息意识。再后来,看到一篇几百上千字的信息有时居然能够解决社会大问题,渐渐地,我对《中国海关》的专栏由"忠贞"变得"三心二意"了。有了素材都是先写信息,如果题材合适,再进行语言的时尚化包装,对外投稿。由于信息与媒体文章受众需求的不同,"一种思想、两种表达"的语言包装,常常无异于另写一篇文章,我心疼那凭空多费的时间。最终,我放弃了"名利双收"的专栏写作和报刊的特约,一心一意于信息工作,并且越来越投入。为此,这些年,我放弃了很多朋友聚会、迎来送往,远离了各种利益追求,把几乎所有能抽出来的业余时间都用在泡图书馆和灯下写作上了。我的生活在别人看来可能很单调,但能始终与阅读和思考相伴,我乐在其中。我个人认为,在民主党派里面有许多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很有成就,他们应该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或者个人爱好,但是作为一个有党派身份的知识分子,就不能仅仅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及爱好,还要对社会和现实倾注一些关注,要有一种为沉默的大多数发言的责任,因为我们具有这样的能力和渠道。
     第六点认识是,立足于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工作实践,信息才能有长流不息的源头活水。民主党派成员写信息都是"兼差",如果离开了专业背景和工作实践,信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既干瘪也不会常有。十年来,我一共写了500多篇信息,17次得到李克强、温家宝、王岐山、黄菊、回良玉、汪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80多篇信息被全国政协采用;30多篇信息转化为提案,被全国政协、江苏省政协、苏州市委采用批转,先后推动相关部门出台意见14份,其中,《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被列为2010年全国政协一号提案。也许有人要问,我怎么能保持平均每周都有信息。其实,我很多信息都是紧密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工作背景的,我学的是税收专业,从事过税务和海关工作,在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的17篇信息中,有11篇与税收和外贸相关;而更多的信息,我是利用公开的海关统计数据进行一些宏观性的行业预警分析,这与我日常工作相关。
   上述几点,是我对参政议政,尤其是信息工作的一些粗浅认识,既不全面,也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却是我的真实经历与想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个人认为,对信息工作,只要思想认识到位了,怎样写、怎样写好,只是时间投入的多少与如何进行文字表述。俗话说:熟能生巧。只要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多动笔,自然会驾轻就熟,也一定会有所收获。当然这种收获不求名,不求利,只求能尽一份责任。
    最后,我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的三句话作为这部分内容的总结:"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虽然现在"专家"已经变成了一个贬义词,写信息反映社情民意也不为赢取什么,但其中的寓意,想必大家和我的理解应该差不多。
     我还看到一篇文章介绍说,对一项工作,持续、认真地投入一万小时,你就会比较精通这项工作。一万小时是什么概念,每天3小时,坚持10年。

第二部分  谈谈怎样撰写信息

    刚才我说了,写信息就是写文章。写文章各有各的方法和技巧,没有高下优劣。下面,我从捕捉信息、筛选信息、撰写信息三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做法,或许可以有一些共鸣,当然也盼望能得到各位的指点。
     一、迅速敏锐地捕捉信息
    上面我已经说过,信息素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又往往稍纵即逝。对同样的情况,抓住了,可能就是一篇较好的信息,而放过了也就过掉了。所以我们要有强烈的信息意识,一旦信息素材出现就要能迅速地捕捉住。我个人认为,迅速敏锐捕捉信息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是通过工作实践捕捉信息。我们首先应该立足于通过工作实践产生信息,而信息又能指导和促进我们各自的工作。我最初的信息起步,就是借助海关的贸易统计数据,进行一些行业性的预警分析,对外贸易及其监管问题至今仍是我涉及最多的信息题材。
     二是通过学习捕捉信息。多学善思也是信息的源泉。要注意在学习中积累信息资料,随时把自己认为有用的资料、心得记录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网络为我们搜寻资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些人觉得没有必要再做资料卡片,完全可以上网随时要随时找。我自己也一度懒于做笔记,而一旦写信息需要某方面资料时,就发现网络搜索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实用性其实十分有限,有时资料泛滥比没有资料还要扰乱思维,尤其是垃圾资料的泛滥,而残存的记忆又难免挂一漏万,所以,做好资料卡片十分重要。而且现在中央要求全国各级各部门每天编报互联网信息摘要,可以说网上的信息、数据、资料,高层比我们了解得更及时、更全面,为避免做无用功,我们信息资料收集的主要精力更多地应该放在互联网以外,比如图书馆一些最新的书刊,尤其是权威性的学术期刊,我绝大部分信息都是从资料卡片的积累中提炼出来的,方法很土却很实用。
     三是在思想的火花中捕捉信息。思想火花就是自己学习和思考所获得的论点,或者说是某个论点的萌芽或联想。这种思想火花往往产生在各种场合,甚至深夜在脑海里闪现,一定要立刻记录下来,不然可能再也回想不起来了。现在手机为我们提供了便利,随时随地都不必担心没有纸笔,编条信息要点记在手机里好了。具有独到见解的精辟论点是信息的核心,产生的思想火花越多,信息的选题就越广泛、核心力就越强。
     四是通过社会活动或是从社会现象中发现信息。参加社会上的各项活动,可以广泛地捕捉到方方面面的信息。在社会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目睹、接触到一些社会问题及现象,从中也可以发现信息素材。比如,用有毒垃圾填造耕,在不少地方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其中的信息价值需要有心去发现。
    五是与人接触获取信息。与朋友、同学、同事谈天说地中就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由于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和生活阅历的不同,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自然会有所区别,认知水平也会各不相同,如能合理利用、敏锐捕捉,就会成为信息资源。比如,我一位同事的独生女儿,是苏州最好的中学里的一个品学兼优的初中生,却喝农药百草枯自杀身亡。在平时的交流中,我经常开导他,他很信赖我,多次谈到让我呼吁一下,能不能禁止生产使用百草枯。2012年1月我写了《建议对百草枯销售进行严格管理》的信息,经全国政协转送相关部委,当年4月24日,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印发公告,决定自2014年7月1日起,撤销百草枯水剂登记和生产许可、停止生产,2016年7月1日停止水剂在国内销售和使用。我不能确定地说是我的信息催生了国家部委发布禁令,但它至少起到了良性的促进作用。
    捕捉信息,除了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正确的途径外,还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应掌握的基本方法是:
    1、吃透"上情"。上情主要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文件,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要领导人的讲话、权威媒体的报道,等等。只有吃透上情,我们捕捉的信息才能"产销"对路,才能符合有关部门的"口味",增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2、体现"党情"。民主党派信息是反映参政议政工作为主的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决策辅助信息,它不同于行政部门的业务信息,也有别于党委工作信息,因此一定要有参政议政的特色,即要敢于讲实话,善于讲实用的话。在如今的社会大环境下,讲实话,难能可贵;讲实用的话,则更有意义。写信息不求名,不为利,只求能尽一份责任,此时不讲实话,不如不写;而说不出实用的话,写了也白写。
     3、突出"己情"。要围绕自己工作和专长的实际,捕捉具有自己特色的信息。一般情况下,大家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体会深刻,便于捕捉到准确可靠的信息;而且可边工作边了解边分析,便于不断挖掘信息的深度。
     4、了解"外情"。要随时关注了解与参政议政工作有联系的外界情况,比如各级政协机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宗教团体等的信息情况,这样可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扩大信息范围,而且也能避免重复,少做无用功。当然,也不是别人做过的信息都不能做,但雷同题材要出效果,就必须挖掘得更深、论述得更透、应对得更好,或者角度更独特,这里面既有难度也有技巧。
     二、精心细致地筛选信息
     捕捉到的信息要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筛选加工过程,以提高信息的质量。质量是信息的生命,是决定信息有无价值或成败的关键。有时我也会把信息写成一篇好文章,能被多家媒体刊载,但它却不一定是一篇高质量的信息,不能被信息渠道采用。因为高质量的信息要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针对性。信息是反映社会经济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情况或通过分析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建议,因而高质量的信息一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能站在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使信息做到供需衔接。
     二是导向性。一般信息只反映事物的表象,而高质量的信息则能够反映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容易被有关部门采纳,并进入领导决策,从而发挥导向作用。
     三是普遍性。高质量的信息具有相对的权威性,能够反映

客观的普遍性问题;即使反映一些微观的、特殊性问题,也应当是对全局性工作有普遍的意义。
     四是综合性。就是既要提出问题,更要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综合、分析,相应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意见和建议,要以写论文的要求来对待每一篇信息,只不过信息是微缩了的论文。
五是深刻性。高质量的信息,不是对一般问题的泛泛而谈,或是言辞优美,而是通过对己掌握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从而提示事物的本质和主要矛盾,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这样的信息才能给有关部门和领导以启示。
    六是新颖性。这里包括两层意思:(1)反映的问题要新,分析的原因要新,提出的对策要新;(2)反映问题的角度要新,对一些老的或其他渠道已反映过的问题,要从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建议。我已在上面表述过类似意思。
    七是预测性。高质量的信息还应根据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延伸性以及因果关系,对事物进行合理的超前预测和判断。也就是根据现在的情况,预测推断出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
八是时效性。高质量的信息不仅要及时,而且还要适时,忽略了及时,反映晚了,就成了"马后炮",起不到信息应有的作用;不注意适时,提前量过大,难以反映问题的深度,甚至影响了准确性,也难以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对一些时效性不强的问题,我更强调适时,不断深入挖掘,充分发酵酝酿,可能会获得比短平快地反映更好的效果,下面的内容我还会就这一点进行阐述。
    除上述高质量信息的八个基本特征外,还能列举一些。我们编写高质量信息并不要求也难以做到八个特征都具备,但最起码要具备其中的一两个。我们应将捕捉到的信息,按高质量信息特征的要求进行筛选加工。我的方法是:
    1、认真筛选,使特点更加明显。对从四面八方得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素材,必须进行认真的筛选,选出我们所需要的有价值有特点的信息进行撰写。具体有四个特点:一是具有民主党派特点。民主党派信息不同于党委、政府的政务信息,也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信息,它是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一种重要途径。二是具有服务于多党合作的特点。民主党派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因此,我们要侧重筛选出那些对多党合作和国家、地方发展进程有参考价值,对党政工作有指导和借鉴作用的信息。三是具有各个地方的特点。全国各地适用的是同样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特殊区域除外),但却产生不同的效果与面貌,各地信息要能把这种不同情况、各自特点及产生原因反映出来。四是具有自己所从事工作或所研究专业的特点。兼职信息员,只有结合自己工作与专业特长写的信息,才能做到抓的问题准,写的事情实、做的分析深;这样的信息才是有特色、有份量、作用大、受欢迎。
     2、细致分析,使观点合理有益。民主党派信息以反映社会各方面请况,为法律法规的完善、为有关部门制定和调整政策规定服务为主。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在地方具体执行操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并找好结合点,寻求突破点,也就是信息要有自己的观点,而不能人云亦云。一要分析法律法规政策在基层操作中的"空白点",为有关部门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如我写过信息《环境保护亟需刑法跟进》;二要分析法律法规政策与基层操作的"矛盾点",为有关部门及时调整、修正政策提供依据,如信息《出口加工区屡遭政策"误伤",全球铝合金轮圈行业翘楚"濒死"》;三要分析法律法规政策在基层操作中遇到的"难点",弄清原因,为有关部门指导基层抓好落实提供情况,如信息《法律援助亟待"援助"》;四要总结分析落实政策法规在操作中的"突破点",为有关部门推广经验,指导面上工作服务,如信息《应警惕我国稀土资源变相流失风险并及早控制稀有金属出口》;五要分析新出台的政策、改革方案及措施在社会上的"共鸣点",为有关部门正确决策和政策及改革后续措施的顺利实施服务,如信息《建议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外企业之间的货物贸易中推行人民币结算业务》。
     3、精心选择,使落点出新出巧。以摄影为例,北京天安门和长城不知有多少人去拍摄,但有的摄影家通过观察,变换角度和技巧,仍拍摄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因此,在选题上,虽然大家一般都是去寻找人们最关注的热点,矛盾最多的焦点,平时常遇到的难点,但只要选准自己的落笔点,便能出奇制胜。例如,当年农业税问题一直被中央高层密切关注,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我是农业问题的门外汉,要想写出受重视的农业方面的好信息不容易。2003年入社之初,当时农业税仍在征收,我提交了一篇信息--《农业税征收不宜提倡"双过半"》,道理简单合理可行,在基层操作中却长期被忽视,信息后来被回良玉副总理批示了。信息是这样写的:
             农业税征收不宜提倡"双过半"
    5、6月份间,夏季农业税征收"双过半"(时间过半,税收过半)的新闻开始不断见诸报端。一些地方领导定任务,不但要实现"双过半",还规定了同比必须增长多少多少的目标,于是乎宣传车走乡串村,村干部逐户催要,更有的地方美其名曰,是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的要求。
    为了促进工作加快发展,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双过半"目标未尝不可,但是,在农民负担越减越重的今天,征收农业税实在不应该也跟风搞什么"双过半",农民对农业税年年要求"双过半"的做法也早有不满,再加上今年"非典"疫情肆虐,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及时制止夏征"双过半"的做法。从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及农民负担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今往后应该一律杜绝农业税提前超额征收,这是因为:
    1、为了实现"双过半"目标,很多地方从5月份就开征农业税。而5月份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农民今年的收入分文未得,

拿什么缴税?而且按照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时令,适宜农民卖粮的时间也还在6月底7月初。所以,"双过半"明显是增民难、添民乱的行为。
    2、我国自古就有"麦贱稻贵"的说法,农民收入的重头在价高产丰的秋季。征收农业税却没有考虑这种情况,实行按收入比例缴纳夏秋两季税额,而是笼统地对半分。更没有考虑到农民的夏季收入还有三项必不可少的用途:一是填补开春农事花销的亏空;二是列支"三夏"(夏收、夏种、夏插)费用;三是留出下半年的生活费和孩子的学费。低收入高支出的夏季收入,实在不宜缴纳全年税额的一半。
    3、往年夏征过程中,不少农民用外出务工的钱缴纳农业税,据农业部统计显示,农民打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2%。而今年的"非典"疫情使很多农民工花费不少,最后却分文未得就匆忙返乡,何时能回城打工还是未知数。暂时没有返回的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在外收入也受到很大影响。加上一些地方借"非典"影响之名,涨价农资,农民更是雪上加霜。农民作为生活水平最低的一个阶层,大疫之年再沿用"双过半"的老套路逼迫他们,恰恰是与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的国家大政方针背道而驰了。在此,请各级部门多替农民们想一想,手下留情!
    这条信息的一些观点,我20多年前在税务局工作的时候,就在税务报上有过阐述,但没有起到任何社会效果。成为九三信息后效果就不一样了,与这条信息几乎同时,我还写了一篇建议非典之年减免农业税的信息,同样被回良玉副总理批示了,其结果是当年的灾区农业税真的减免了。减免农业税与这两条信息的关系有多大?实话说,可能微乎其微,但作为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得过程,这两条信息应该说还是有其存在价值的。
     三、周密认真地撰写信息
     筛选出的信息要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信息写作属于公文或应用文类,但怎样写信息并无明确规定,也无固定形式。在实践中,我感到写好信息应把握以下三点:
     1、选好信息的标题。好的信息标题能起到画龙点睛、揭示全篇的作用,它能吸引读者,使读者产生阅读该信息的愿望。常用的标题有概括式、建议式、提醒式等。概括式标题,以信息中心内容定题,清晰明了,看了题就知道整个信息的大概内容;建议式标题,以信息的目的点定题,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提醒式标题,以提出问题的内容定题,醒目明了,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警觉。具体应做到:
    1)题文一致。也就是说信息的标题要忠实于原文,概括住信息的中心,达到题文相符的要求。一是标题表达的意思要与信息的内容一致,不能产生歧义;二是标题的论断要有充分依据,在信息内容中要有翔实的事实加以说明证实。要防止题文脱节、题大文小、题小文大等问题。在确定标题前,要对信息内容进行客观分析,防止片面地渲染夸大,防止偏离主题。一般情况下,写信息应按题写,如写作过程中发现内容与标题

不符要找出原因,若题不符合事实应修改标题,若写作跑题,应及时调整写作角度,重新选材。信息写好后要进行题文对照,看是否相符,如不符要及时调整。
    2)突出精华。从信息内容中选取精华部分作标题,这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信息的精华主要是事实,具体为三个方面:一是最新的事实,包括新情况、新问题、新建议等;二是信息中最有特色的事实;三是信息中最重要的事实。"新"、"特"、"重要"才能吸引人。
    3)简洁明快。标题要充分起到提示全篇的作用,越简练,阅读越方便越好,给人印象也越深刻。简洁的方法,一是省略,省去标题中那些可有可无的内容。二是概括,用富有概括力的语言,取得"以少胜多"的效果。三是音节整齐、朗朗上口,便于接受、记忆。四是有新意,给人以新鲜感。
    2、写好信息的正文。好的信息是浓缩的论文、微型的调查、精短的提案。信息短则百余字,长则不过两千字,一般的几百个字。信息正文写法无固定格式,它与新闻报道不同,但也没有过多的限制,怎么好写,怎么更能表达清楚就怎么写。写好信息正文应把握以下几点:
   1)紧扣主题。每一条信息都要有明确的主题,文字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来取舍。一般的一条信息只写一件事或只反映一个问题。要突出与主题关系密切的主要部分,省略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次要部分;如不论与主题关系如何,都"细细道来",不仅使信息篇幅拉长,而且会模糊主题。
   2)摘取精华。有的信息材料从整体上看价值不大,但如局部有价值,就可以取其精华部分单独成篇,例如,2005年1月1日,我国主动征收纺织品出口税进行出口"自限",我收集了一些进出口数据资料准备写一篇预警信息,仅仅因事耽搁了一个星期,各界的各种反映便连篇累牍地出来了,那时再写就失去了新鲜度,但觉得关于出口税的用途方面可以单独写成一篇建议性信息,于是有了     《将纺织品出口税用于行业创新与发展》这篇信息。
       将纺织品出口税用于行业创新与发展
    从今年1月1日开始,我国主动征收纺织品出口税进行"自限"。在此压力下,国内企业普遍的做法是接受现实,积极应对,加快调整。
    据预测,今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涉税总额约为342亿美元,按比例测算,海关税收将达39亿元人民币。鉴于我国税收的根本宗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故业内人士普遍关注这笔"取自于纺织的钱"最后会用到哪里。目前,纺织行业正顺应调整升级大势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其中技术创新、打造品牌、加强管理、更新设备等,都需要增加投入。
为此,一些服装出口企业建议:国家可以用征收来的纺织品出口税建立一个"行业创新与发展基金",用于纺织行业的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另外,有的信息材料反映的情况有价值,但由于篇幅太长,不可能作为信息,我们可概括全文,略其详情,不能面面俱到;或精简篇幅,取其"骨架",舍其"筋肉",压缩要点;或是提取一个个独立观点,分别形成一篇篇信息。比如,2011年我中标的九三学社江苏省委的招标课题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新探》,这是一篇近6千字的论文,显然作为信息是不合适的,但是里面有许多我自己的独立新观点,不能实现思想成果的价值最大化是很可惜的,于是我把其中的对策建议部分拿出来改写成了两篇信息,其中一篇《建议设立加工贸易最终产品内销免税区(店)》的信息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的批示。
    3)精选事例。信息中的事例一般都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但不是越多越好。从信息的角度看,事例不但要精练,而且要少。最好是列举说明观点的数字,进行量化分析;或者是直接源于民间的一些顺口溜、大白话。在若干事例中选取最典型的,或将若干事例概括成一个。
   4)流畅明快。信息在行文方面要求流畅,做到一气呵成。有一以贯之的逻辑主线,没有和全篇文章"貌合神离"的漂流部分,要坚决清除文中枝枝蔓蔓的细节,让全文有一种浑然一体的完整感。
   5)深化增值。信息正文写作过程,要围绕主题进行加工深化,以增强信息的价值,尤其是对那些反映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的信息,在表述问题后,要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加工,如分析产生的原因、影响,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克服或解决的方法及建议。这样的信息有份量,被采纳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有时候,信息的深化增值也像酒一样,不妨多放一会,或许味道会更醇正。比如2013年11月我写了《城市信息化盛宴须警惕消化不良》,这篇信息我从收集资料进行准备,到最终成文报送出去,花了近2年时间。中央统战部《零讯》采用后,国家住建部已经和我联系,要到苏州和我进行交流探讨。
城市信息化盛宴须警惕消化不良数字城市建设是以城市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为重点的城市信息化过程,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物联网。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是资源观念的演进(以下将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并称为"两城")。
    据报道,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70多个地级城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其中 125 个宣称已建成投入使用,"十二五"期间我国全部地级市将建成数字城市。而至2013年8月,全国已有 193 个城市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各地政府对如何具体推进新型城镇化比较茫然,产生了"路径焦虑",有了"两城"的概念和方向,地方就敢在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胆投资。在当前经济遇冷的大背景下,"两城"的大干快上颇令其他行业羡慕:"两城"刺激设备、软件和应用等子领域需求快速释放。公开数据显示,数字城市应用总投入约1800亿元,建成后每年数据更新和系统维护投入约200亿元;截至2013年8月,已有320多个城市、地区投入3000多亿元建设智慧城市。而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有 600-800 个城市(区、镇)建设智慧城市,总投资规模达2万亿元;仅天津就计划"十二五"期间投入2800亿元建设"智慧天津"。"两城"建设的成长性堪比高铁速度,然而,当年光伏产业、风电产业都似曾相识地经历过这种爆发性的增长,目前这两个高增长的"典范"又都无一例外地"一病不起"。笔者认为,"两城"建设不可太着急,大干快上之前,应先厘清一些问题。
    产能从哪里来?"两城"建设中的地理信息产业、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都是新兴的产业,这就意味着其产业基础薄弱,无论是核心技术、关键人才以及生产、制造和服务能力都没有足够的储备。要在"十二五"剩下的2年多时间里,把国内地级市全部建成"数字城市",启动数百个"智慧城市"建设,就必须突击性地建设巨大的产能,这势必会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结局,为以后的运营带来巨大隐患。
  产能往哪里去?巨大产能形成后,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产能往哪里去。商机爆发性的增长必然导致爆发性的结束,近在眼前的例证是:由于4万亿元的投资拉动,我国本应削减的钢铁、水泥等产能再度激增。而当经济需要急剧减少时,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企业就要以"死亡"为代价,为当初的冲动性扩张埋单。大部分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都处于小规模、小范围探索阶段,而我国却遍地开花,建成后的设备更新维护的市场容量,显然会比大规模建设时期的市场容量小得多。为争抢城市信息化盛宴而建设的产能就会面临巨大的消化难题。
  实用性何在?"两城"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没有经过广泛地、多模式试点的情况下一哄而上,非常可能因为实用性差,沦为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浪费。北京是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先锋,具有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人才、资金、资源、人口素质等优势,但北京数字城市建设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从1999年开始,北京投资数亿元安装了近万台咪表,目前95%闲置甚至废弃,不少已严重损坏。2002年北京组建专门公司,投资7000万元建设了600多个数字北京信息亭,目前这些信息亭大多沦为街头弃儿,去年北京市又投资对信息亭进行升级改造,但改造后的"亮点"功能大部分都可通过手机实现。
  如何防范风险?当前新一轮信息通讯技术变革正在全面展开,以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一些颠覆性的信息通讯技术也在不断地产生,其中蕴含着非常巨大的不确定性,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兼容性技术风险、系统淘汰更换风险和国家信息安全风险。但比技术更欠缺的是集成创新能力以及科学有效的管理,在我国信息化领军人才短缺的情况下,以单一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进行"两城"建设,很可能建成之日即为淘汰之时。
  如何避免重复建设?"两城"建设的一个关键点是搭建公共资源信息平台,这个平台就好像城市的供水系统,各个共享部门只需装个水龙头,根本没必要建设各自的供水系统。现实情况却是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项目一哄而上、基础参差不齐、定位各自为政,使用软件、设备名目众多,标准不一,共享共通尚有难度,重复建设极为严重。资料显示,各部门自建系统导致每年财政重复投入上百亿元。比如福建莆田项目仅避免部门间的重复建设就节约预算1亿多元,而整个数字城市的地理信息平台建设的投入才1000多万元。
  建设模式能否持续?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基础上进行城市信息化,重在绿色发展,惠民便民;而中国城市建设恰好面临"五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的交集,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和环境的刚性约束日趋尖锐,不少城市却盲目模仿、跟风建设,很少关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城市特征,只重投资,不求效果,贴标签的现象明显,可能导致"两城"建设难以持续推进。
  为此,建议:
   第一,要基于城市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总体定位,在国家层面进行政策指导、战略引导、分类规划和顶层设计,避免贪大求全、攀高求洋。
   第二,结合城市人口分布和总体规模,规划城市智慧化基础设施的感知布局、汇聚渠道、记忆规模、认知能力和交互方式,建立一个具有内源造血循环能力、外延产业推广能力的完整信息生态体系,避免频繁升级、重复建设。
   第三,结合城市财富储备和消费水平,规划城市智慧化社会服务的供给形式、规模布局和更新机制,不要小而全地发展智慧城市,避免孤立封闭、低端徘徊。
   第四,结合城市的资源储备和产业规模,量力而行,不要动不动就建大规模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移动互联网络,关注重点要放在提高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和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感等方面,避免内部失调、结构失衡。
   第五,处理好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的关系,发展试点区域和示范工程以积累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由点到面、逐步扩展、不断提高,避免一哄而上、千城一面。
   第六,加强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研发,掌握关键技术;注重富有创造性和识辨性的多种知识结构相结合的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管理,避免技术依赖、人才依赖。
   3、用好信息的语言。写信息应注意语言的运用,并要具有信息语言的特色。
  (1)言简意赅。信息要求文字力求简洁、精短,力避重复、罗嗦。当然,强调精短也不是越短越好,其掌握的尺度应是能言简意赅、准确而完整地表述信息内容。有的信息需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短了说不清楚,也可以适当长一些,不能绝对规定字数。但一条好信息应是要言不烦,意尽则止。
  (2)严肃端庄。信息语言不同于散文、诗歌、小说以及经验材料、讲话稿的风格特点。信息应寻求严肃端庄的语言效果。做到这一点:①慎用修辞手法。除反映思想言论的事例外,一般应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行文应凝重浑厚,一是一,二是二,实事求是。②语句清晰明确。尽量少用或不用"大概"、"大致"、"似乎"等模糊词语。这些词语反映问题缺乏准确性,难以把握,不利于上级了解情况,进行正确决策,甚至怀疑信息中含有"水份"。③少用空洞词语。如"连年提高"、"越来越好"、"不断增长",等等。这些词语看起来好象反映的事物很丰满,实则空洞,缺乏量化效果,不利于反映真实的情况。
  (3)平凡质朴。信息应该是直接陈述事实和道理,不搞浮华,在"文"与"质"的关系上,应把"质"放在第一位,集中笔墨,把事情说清即可。不用奇字,不引僻典,不必堆珠砌玉,满纸锦锈,使人们看得眼花缭乱,影响了实质内容。当然这也不是提倡索然无味,千人一面,信息在内容第一的前提下,也同样应讲究可读性,讲究语言的美丽。关键是要紧紧结合自己的特点,写出有特色、有个性美的信息。
  (4)用字用词规范。一条高质量或成功的信息,必须讲究用字用词的规范准确,准确地表达信息的内容。遣词造句不能用一些不准确或含意不清的词,包括前面谈到标题的省略、概括、用简称、选用有新意的词等也必须以准确为前提。不用易引起歧义的字、词搭配。汉语词汇丰富,有些字词搭配不妥易产生歧义。
   最后再作一点补充
   信息写好后要反复修改,不厌其烦。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每篇信息成稿后,我总是反复阅读,至少通读五遍以上,有时要来回读上十几遍,或者过几天再来读,以便细细推敲信息的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晰,论据是否充足,用词是否准确。一篇好的文章,应该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事物,用最生动的事例来表现文章的主题,用最有力的引证揭示现象本质,用最浅显的比喻勾画深刻的意境。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动笔前的反复思考,写作中的反复推敲,写成后的反复修改才能达到的。如此这般,你会发现最后成稿的信息与第一稿相比,可能已经面目全非了,或者主要内容变化不大,但字词结构的调整、推敲,使阅读的舒适感迥然不同,吸引力也就大不一样。而且在可能的情况下,我还会将敲定的信息拿给家人看看,当家人能够读懂我的信息,并觉得有成为信息的必要时,我才会作为一篇定稿信息发出。因为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我们自己有过充分的积累,或是经过调查研究或是有过素材收集,专业性的内容及术语我们自己可能了然于胸了,认为文字已经表述清楚了,但对不熟悉情况的人来说,可能还是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所以写好的信息让根本不了解这方面情况的家人读读看,如果也能轻松看懂了,估计上级的信息编辑人员和阅读信息的领导也就都能看懂了,毕竟领导不是神仙,他们也是不无所不知的。多从对方的阅读理解便利性考虑,其实也是在提高自己信息的质量,被接受、被采纳的可能性也才会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