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内江市委员会网站!
公示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公示公告 > 正文
民革内江市委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征求意见稿
发布者:admin 来源: 发布时间:2016/5/20

民革内江市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民革的组织基础,团结凝聚广大党员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依据《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章程》和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深刻认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基层组织是民革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是联系广大党员的桥梁和纽带。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民革整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活力,影响到民革参政党作用的发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对于进一步把民革建设成为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推进民革的不断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努力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党员自我教育的学校、团结互助的集体、参政议政的桥梁、培养人才的基地,进一步提高民革的整体素质,增强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和活力,通过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把民革章程规定的基层组织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实现民革的政治任务服务。

二、基层组织的设立与管理

    基层组织设立的原则。基层组织的设立应本着有利于对党员进行组织和管理,有利于开展活动,有利于人才推荐和发挥作用,有利于接受中共党组织政治领导的原则,根据《民革章程》和《支部工作条例》规定,按照党员所在单位、业务系统或行政区划,分别建立单位支部、行业支部、社区支部、区域支部、综合支部等基层组织。各支部(总支)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活动存在困难的基层组织进行整合,适当调整支部的规模,并注意在巩固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组织形式。

    基层组织的管理。基层组织应服从上级民革组织领导。基层组织的建立、换届、合并、撤销,以及对领导班子成员的考察和选举,要经上一级组织同意后,严格按照组织程序进行。对领导班子成员的遴选,要发扬民主,充分听取支部党员意见。

三、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首位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组织和推动党员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和多党合作理论,进一步深化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党员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巩固和发展同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政治理论学习教育相结合,与关心或协助党员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相结合,与开展民革工作相结合,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疏通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整合全体党员力量,形成整体优势,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作用。

四、加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选好基层组织主委。搞好基层组织建设,主委是关键。要培养、选拔政治坚定、作风正派、热心党务、乐于奉献、有一定影响、有群众基础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同志作为基层组织主委人选。基层组织主委的产生,要坚持民主程序。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支部委员会的建设。实行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密切联系党员,努力建设团结、务实、高效的基层组织领导班子。

    要加强对基层组织领导干部的培养。要重视对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培养、教育和锻炼,不断提高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五、做好组织发展工作

    认真贯彻组织发展的方针政策。要认真学习贯彻1996年以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关于组织发展工作的三个《纪要》和2009年《民革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组织发展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2015年《内江市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规程》(讨论稿)简称《规程》精神,澄清各种模糊认识,积极稳妥地做好组织发展工作。严格按照《民革章程》、《意见》和《规程》中确定的发展范围吸收民革新党员,保持民革特色和优势。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一要坚持原则,二要把握标准,三要认真考察。由市委会和拟发展党员的支部安排发展对象,确定为发展对象的,要有6个月以上的培养教育期,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党员坚持“五个一”制度,即:谈一次话,与两位委员、分管组织的主委、拟发展党员的支部组织委员约谈一次;参加一次活动,参加拟发展支部或民革市委会的一次组活动;写一篇社情民意反映,结合自身工作写一条关系社会普遍问题的民情反映;写一篇心得体会,主要写对民革组织的性质、任务和民革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参加一次调研工作,参与或承担支部或市委会的一项调研工作,有条件者参与组织调研和撰写调研报告。市委会每年要安排新党员集中培训一次,同时要争取参加中共内江市委统战部组织的民主党派新党员培训。

六、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选拔直接影响民革参政党能力的提高和职能的发挥,事关民革的长远发展及其组织的巩固和团结,也关系到多党合作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和选拔,中共党委和民革自身都要重视,大力营造和建设有利于参政党后备干部发展成长的良好的政治环境,进一步理顺机制,完善制度,加大培养和使用力度,大力推进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培养后备干部,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后备干部到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学习,继续办好后备干部理论培训班和专题学习班;根据后备干部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干部进行轮岗或挂职锻炼;按培养使用方向,把基本素质好、有发展前途的优秀后备干部,放到基层单位或一定层次的领导岗位上压担子。通过培养,使担任领导职务的后备干部,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掌握与工作业务相关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科学决策、行政管理等领导方法,使其在政治、业务素质方面有明显的提高。

市委会和基层组织要高度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着重在吸收有代表性的高层次人士上下功夫。立足当前、考虑长远,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积极发现、选拔、培养、储备、推荐后备人才。

后备干部人选的基本条件:   

1、政治素质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有发展前途。  

   2、本单位的工作骨干(包括非公有制单位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或行政副科级以上职务(支部可适当放宽)。  

  3、热爱民革组织、热心民革工作,革工作业绩突出,参政议政能力强。  

  4、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年龄可以适当放宽。  

  后备干部人选的产生和确定: 

    采取自下而上的广泛逐级推荐和主委会议确定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全市各支部(总支)将适合条件的人选推荐到市委会,市委会将推荐的人选做好考察工作,包括征求人选所在单位党委和同级统战部的意见,经过领导班子研究后上报市委会组织处提请主委会议确定。被列入的人选填报后备干部登记表。  

  统筹规划,加强培养:

被确定为后备干部人选,市委会将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养。  

   1、办班培训。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自己培训与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内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统战理论、民革党章、党史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领导科学、市场经济理论等。  

   2、实际考察。市委会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在市内市外、省内省外、国内国外考察。内容:结合民革工作、老工业基地建设、“三农”问题、扶贫解困、政治经济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  

   3、组织交流。市委会为后备干部人选在民革组织内提供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的舞台,拟将人选上挂或者下派到市、县区级组织或基层组织担任联络员或任适当的职务参与基层组织工作,通过本地交流和异地交流等形式,熟悉民革党务工作,增强组织领导能力。  

  4、实践锻炼。为培养后备干部的参政议政能力,市委会在参政议政工作中采取培训、组织考察、调研、出题目或自选题目方式,要求每位后备干部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提案(议案)和一份社情民意。

    培养后备干部的主要原则:  

  1、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可实行重点突出,分类培养,多管齐下。所谓重点突出,就是培养造就的一大批新一代代表人士,是中国共产党未来的合作伙伴,肩负着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责任,因此培养出的代表人士首先应当是一个政治家,应当具备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洞察力、政治家的职业道德和历史使命感、政治家的高尚品格和广阔胸怀。所谓分类培养,就是从新世纪统一战线发展的需要出发,把后备干部培养成三种不同类型的人才。一是学者议政型,特点是学者出身,专业成就突出,有社会声望,在不脱离本专业工作情况下,以政治安排为主参政议政;二是行政参政型,特点是有相当专业水准或从学者转型,有行政管理能力,有从政的年龄优势,以实职安排为主参政议政;三是民革机关干部,以党务管理为主,按国家公务员标准任用、选拔。所谓多管齐下,就是在培训经费紧张的条件下,可采取多条腿走路的办法,在拓宽培训渠道上下功夫。

    2、加大实践锻炼力度。实践锻炼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要根据后备干部多数是熟悉专业技术工作、缺乏行政管理经验的特点,不断增强锻炼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一是上挂跟班学习。要制定跟班学习计划,分期分批、有针对性地选派后备干部到市、县区对口部门跟班学习,掌握先进的行政管理方法和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二是下派基层锻炼。根据参政党后备干部所在部门、行业的特点和本人专长,有目的地将他们安排到下一级部门担任副职领导进行培养锻炼。三是部门内部轮岗和部门之间交流轮岗锻炼。

  3、加大后备干部人才储备力度。首先要对后备干部储备工作进行整体规划。这是一项着眼长远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对后备干部的数量、质量、层次、结构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精心部署、全面安排,要把后备干部储备的近期工作目标与中长期规划有机衔接起来,通过工作目标的逐项落实来检验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在实际操作中不仅要加强后备干部的物色、培养,还应重视对他们的推荐和使用。这一重大系统工程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实施,在中共党委以及组织、统战部门的协调、监督和检查,充分利用培养选拔后备干部的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多管齐下,并建立分工协调工作机制,狠抓落实,促使这项工作富有实效地开展。其次要扩大选人视野,严格掌握政治标准,层层建立后备人才梯级队伍。要想建立一支符合政治交接要求的后备干部队伍,没有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后备人才库提供人才支持是做不到的。选人时必须拓宽视野,不能把目光只放在熟悉的人身上。经验表明,人才往往来自基层和生产工作第一线,那里集中了数量庞大的党外人士,从中不难发现综合素质佳、具有培养前途的好苗子,必须想办法纳入民革后备人才队伍。选人一定要掌握好标准,从严要求,全面权衡,而首要的一条就是政治上要过硬。对那些政治素质好、德才兼备、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有相当社会活动和组织能力的党外中青年知识分子,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对后备人才队伍的层次、职务、年龄段等方面做出更加具体的要求,从而对参政党后备人才队伍的管理、充实、调整、培养等进行规划。

  4、加大选拔任用力度。在人大、政府和政协的换届选举中,要积极充实民革后备干部。一时没有合适人选的,可请求中共党委、统战部推荐、选派,如有合适人选,要随时补充。为了使民革干部能够胜任新的工作和顺利当选,可以把他们提前放到适当的领导岗位上,使他们经受锻炼,取得政绩,提高声望。要广开视野,通过多种形式定向公开选拔民革领导干部。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注意社会公论,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要注意从基层企事业单位、农林水牧、教育卫生、文体科技等部门优秀党派知识分子中选拔干部,对推荐上来的人选,要认真分析,做好考察,既要坚持条件,不降格以求,也要从实际出发,不求全责备。特别要规范选拔工作程序,建立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机制。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是一项事关重大、严谨细致的工作,处于干部发现、培养、推荐、考察、选拔、使用工作链的重要环节。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要规范化、制度化。需要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力度,规范工作程序,建立起完善的参政党后备干部培养选拔长效机制。

七、加强基层组织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基本制度。要围绕完成党章规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制定必要的工作制度和相应的工作职责,如支委会议制度、支委工作职责、支部活动考勤制度、党费收缴和财务开支公开制度、支部文书归档制度、支部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制度、支部工作总结和党员考核评优表彰制度等。

    加强制度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制定制度要注意科学性、可行性。创建制度要从实际出发,切合自身特点,便于工作,不做表面文章。制度约束与思想工作相结合,通过思想工作使党员自觉遵守制度。着重发挥制度的激励功能,尤其是党员考核制度,应主要靠正确引导和正面激励调动党员积极性。要注重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八、搞好基层组织活动,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

    不断丰富基层组织的活动内容。要围绕基层组织的主要任务和建设目标,积极开展活动,努力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工作有重点,不断增强组织活动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支部委员会应每一至两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必要时可随时召开,研究支部工作,定期安排支部活动。组织活动要与民革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党员各自的优势,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民革参政议政工作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扶贫帮困和卫生、科技、文化“三下乡”等活动,多做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实事。组织活动要与联谊活动、工作研究、经验介绍相结合,加强党员联谊和经验交流。支持党员加强与台湾各界的联系和交流,发挥党员与台湾各界联系广泛的优势,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贡献力量。组织生活的内容要力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同时也要注意量力而行。通过开展活动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活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不断创新活动方式。要适应党员职业多元化、年龄跨度大、工作繁忙等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支部活动方式,活跃支部生活。充分听取党员意见,发挥党员聪明才智,创新活动方式。针对党员工作繁忙的情况,尽可能避开工作时间安排活动;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互联网增进基层组织与党员的联系,开展支部活动;注意加强各基层组织间的横向联系,通过联合活动取长补短,增进活力,同时也为党员提供更大的交往平台。

九、主动争取中共基层党组织的支持

    自觉接受同级中共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民革的政治准则和对基层组织的基本要求。民革基层组织要自觉接受所在单位、所在地区同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围绕所在单位、地区的中心工作和党委的部署开展工作。

    主动争取同级中共基层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这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保证。各行业支部、单位支部、区域支部和社区支部等,应利用行政隶属关系的便利条件,经常与所在单位、地区中共党组织保持联系,主动通报支部情况。在主要活动、工作计划和人事安排等方面,要及时主动地向中共党组织征求意见,争取支持和帮助。

十、切实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

    明确责任,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领导。市委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领导,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思路,确定任务,统一部署,并做好督促检查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进工作;要结合形势和任务,有计划地进行基层组织、负责人的各种政治和业务培训。民革市委和各支部(总支)负责人履行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市委和各支部(总支)负责同志要把加强支部组织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针对不同情况,深入基层,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对基层组织进行分类管理和具体指导。要及时传达民革中央、民革省委和市委会的有关精神,为基层组织活动提供信息和资料。要注意整合资源,规范和活跃基层组织活动。

    建立市委会与支部联系制度。建立完善市委会的领导同志和机关办公室与各支部(总支)联系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参加所联系支部的活动。联系支部半年或者一年定期交换、交叉进行。组织基层工作调研,了解基层组织工作情况,沟通协调地方组织与支部关系。

    市委会和办公室要做好服务工作,帮助基层组织解决实际问题。要重视研究和帮助解决基层组织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尽可能提供帮助和支持,同时向基层组织地方党委和党员所在单位反映情况、帮助协调关系、争取支持,积极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积极总结推广基层组织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市委会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或表彰会,树立一批先进典型,通过表彰先进,起到推广经验、指导工作、带动全局的作用,把全市民革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如有意见建议,请致电2023654.

 

分享到: